學術兼修的中醫好友 An-bin Cheng寫的好文章
中藥會不會很難吃?中藥有沒有副作用?中藥有沒有療效?
適合病患和醫療工作者釐清迷思
中醫服藥二三事
今天在等捷運時想到的,趁記憶新鮮趕快記錄下來。
--
以下是筆者在臨床上常對患者說明的用藥注意事項,供各位讀者參考。
當筆者開立中藥給患者之後,通常會說明以下事項:
吃中藥要觀察的三件事:
一、藥會不會很難吃?
根據師長前輩的經驗,就算是難吃的中藥,開在適當的患者身上,應該也是「不好吃但可以接受」,不至於是「難以下嚥快吐出來」。這是筆者用來評估中藥是否對證的第一個方法。
二、有沒有副作用?
現在健保給付下的科學中藥,效價的確不如以往水煎劑的威猛十足。古人說「一劑知,二劑已。」在急性病中,往往一、兩帖中藥就能有顯著的改善。可是筆者與許多同道或患者交流的經驗,科學中藥要達到那麼明確的效果,需要天時地利人和。筆者通常是建議患者先觀察有無以下的兩個副作用:一、腸胃不適。包括吃了藥之後腹瀉,或者脹氣、胃不適等。二、上火:包括臉上長痘痘、失眠、舌頭破、咽喉痛等俗稱「上火」的症狀。如果有這兩種狀況,下次回診時,應向醫師說明,請醫師調整處方。
三、有沒有療效?
每位中醫師的處方模式不盡相同。有的醫師喜歡出手兇猛,直搗病所。有的醫師喜歡平和用藥,平穩建功。所以服中藥後,療效的發生也不一定是患者的主訴。有的患者希望治療濕疹,但吃了藥之後,先改善排便,之後改善睡眠,最後才是皮膚變好,這都是很常見的現象。所以療效要觀察的,不一定是來就診的原因,而是對於身體的全面性觀察。
以上三點,供各位參考。也請前輩同道不吝指教。